元荃古道全段走
| 第1站 | ||||||
| 第8站 | 
| 路線詳情 | 荃威花園、石龍拱、田夫仔、大欖涌水塘、大棠村。 | 
| 起點交通 | (1)搭乘 30, 30M, 30X巴士到荃威花園總站,沿荃景圍至港安醫院附近。  | 
| 終點交通 | 西鐵接駁巴士 K66 或紅色小巴出元朗市中心 | 
| 全長約 | 約 15公里 | 
| 需時約 | 8小時 | 
| 難度 | 
 | 
地形圖
|  | 
|  | 

行程表
元荃古道是昔日香港新界村民往返荃灣及元朗的古老山徑,「元」指元朗,而「荃」則指荃灣。現時元荃古道位於大欖郊野公園的部分為漁農自然護理署所管轄,並稱之為元荃古道郊遊徑。 元荃古道對當年十八鄉一帶的村民十分重要,因他們必須沿該古道把農作物運往荃灣的市集以換取日用品。
元荃古道的荃灣起點位於柴灣角荃威花園巴士總站之下,荃灣港安醫院對面柴灣角遊樂場旁的山坡,由該處上行一公里便進入大欖郊野公園,即元荃古道郊遊徑的起點下花山。由下花山開始,經石龍拱、田夫仔、再過吉慶橋經東白虎凹出大棠止,全長13公里,步行需時大約為7小時。返回頂頁
1. 港安醫院
| 
 港安醫院 | 
 元荃古道起點 | 
| 
 橫過引水道 | 
 見涼亭往上行 | 
| 涼亭 | 往下花山而行 | 
返回頂頁
2. 下花山
| 
 下花山涼亭 | 
 依指示牌而行 | 
| 元荃古道官方起點 | 元荃古道官方起點 | 
返回頂頁
3. 石龍拱
漁農自然護理署在石龍拱興建了涼亭,可以飽覽整個荃灣、葵涌、青衣北部、青馬大橋、大嶼山東北部、甚至是九龍、香港國際機場以及香港島的景色。石龍拱有不少曾經被人為開發的跡象,在山頂以南山坡發現為數不少的墩台、房屋地基平台以及農田遺跡,疑似是古代所建立的軍營留下來的痕跡。
| 依石板路前行 | 石龍拱涼亭 | 
| 石龍拱 | 繼續前行 | 
返回頂頁
4. 支路1
| 標距柱C6104 及指示牌. | 朴樹 | 
返回頂頁
5. 上塘
| 上塘標距柱C6105 | 上塘指示牌 | 
返回頂頁
6. 切入公路
| 
 出大欖林道靠左行進 
 | |
| 沿大欖林道前進 | 大欖林道 - 清快塘段 | 
| 過田清橋 | 經田夫仔露營場 | 
返回頂頁
7. 田夫仔公路口
田夫仔是屯門區內最東端的鄉村,地底為大欖隧道所貫穿,距離屯門市中心約15.6公里。原居民主要為蔡姓客家人,17世紀時,蔡氏祖先認為田夫仔所在的山頭為平地可耕作,而且又有天然屏障可以免受屯門以南一帶海域的海盜滋擾,故選擇在該地建村。然而近代因為交通不便,通訊困難等原因,不少村民遷出,而村內的田夫村公立學校亦隨着村內人口減少而結束。田夫仔是漁農自然護理署指定的41個露營地點之一。
| 
 靠右往田夫仔露營場 | 
 2標距柱C6109 | 
返回頂頁
8. 進入山路
| 留意往清快塘的指示牌 | 標距柱M169 | 
返回頂頁
9. 切入公路2
| 
 進入公路 | 
 路徑 | 
返回頂頁
10. 離開車路
| 
 進入山徑 | 
 穿越竹林 | 
| 
 往吉慶橋 | 
 往吉慶橋山路 | 
返回頂頁
11. 公路口
| 
 前往吉慶橋 | 
 進入公路 | 
| 
 沿公路前進 | 
 往大棠方向 | 
| 
 沿公路前行 | |
返回頂頁
12. 吉慶橋
在1920年代青山公路建成之前,吉慶橋是橫跨大欖山區的小徑必經之處,為元朗至荃灣的主要通道。七渡河為附近數山澗的交匯處,水流湍急,為便利行旅,當地人士於1871年(清同治十年)集資建成。1950年代興建大欖涌水塘時,此橋獲得重修。昔日七渡河附近共有七處跨越溪澗的小渡橋,故得其名。 吉慶橋長度5米,寛度1.2米,兩側圍欄高1米。
| 
 休憩地點 | 
 吉慶橋(無須過橋) | 
| 
 進入山路 | 
 土地廟 | 
| 
 登山往公園管理站 | 
 登山路徑 | 
| 
 公園管理站 | 
 大棠楓香林 | 
返回頂頁
13. 大棠瞭望台
| 
 瞭望台 | 
 燒烤地點 | 
| 
 楓香林地圖 | |
返回頂頁
14. 大棠村
| 
 大棠生態園林酒家 (食晚飯) | 
 大棠村公路口 | 
| 
 大棠地圖 | |






















休憩地點.jpg)
吉慶橋.jpg)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