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 全 措 施

出發前應注意天氣情況,尤其要留意是否會有雷暴、暴雨警告或氣溫驟降。

打電話問天氣: 1878200

天文台網頁: //www.hko.gov.hk

Apps: 我的天文台 MyObservatory

1. 基本注意事項

  • 如預知天氣變壞,應及早改變計劃或取消活動。
  • 選擇一些由漁農處負責保養的行山徑,並應沿設定的路徑而行 ,切忌使用捷徑和不明顯的山路。
  • 如在夏季進行遠足活動,應選擇有林蔭及水源的路徑,並在行程中多作休息。路線亦不宜太長。
  • 盡量選擇一些較多旅行人士使用的山徑,沿途如有村落、士多及電話,將有利補給及方便在有需要時求救。
  • 應留意同行者人數、年齡、性別及經驗,切勿高估自己及同行者的能力。
  • 切勿單獨遠足。
  • 應結伴同行,確保同行者中有具備遠足經驗及急救知識的人士
  • 必須穿著適當的衣物及鞋。
  • 為方便行走,請將以上物品妥善地放在背囊內。
  • 如在山野間迷途,應選擇原路折返,切勿強行前進。

2. 意外事件處理步驟

  • 保持鎮定
  • 跟隨安全原則(隊員、領隊、傷者)
  • 對傷者進行急救
  • 對傷者及隊員妥善安置
  • 求救可致電「112」報警求助
  • 等待救援人員來臨

用哨子發出求救訊號:
發出:6次長訊號

回覆:3次短訊號

 

3. 登山求救書

遇有隊員受傷, 需要派二人下山求救時, 便要用到登山求救書, 這是預先寫好具充足資料的求救書, 可減少書寫時間及寫漏資料。

時間 / 地點

 

座標 / 標距柱

 

地形 / 景物

 

傷者數目

 

留在現場的人數

 

傷者姓名

 

年齡

 

性別 M/F

 

傷勢

 

已施行之急救

 

將採取之行動

 

天氣情況

 

同行者情況

 

同行者聯絡電話

 

其他事項

 

4. 天氣變化

高溫
一般而言,人體溫度會經常保持在攝氏三十七度。若由於體內有大量熱能不能排出體外,便會對人體產生創傷。高溫對腦部可造成嚴重的創傷。 所以對中暑患者必須立即救治。救治的原則是替患者散熱。救治工作必須迅速,因患者可能在很短時間內死亡。

受熱虛脫
受熱虛脫是在酷熱環境下長時間工作而引起。由於要將大量熱能排出體外,皮膚表面的血管膨脹,使腦部及其他重要器官的血液供應不足而引致暈倒。 患者初期會感覺暈眩、心跳加劇,繼而會有噁心、嘔吐、頭痛、不安等現象,最後失去知覺。最明顯的病狀是皮膚濕冷,體溫比正常為低。

 

中暑
中暑是由於排汗功能不足而引起,經過長時間在酷熱的環境下工作,汗腺的功能會減弱,或甚至停頓,使體內的熱能不能排出體外。中暑的初期,患者會覺得很熱,很快便會覺得神志不清,不協調,最後失去知覺。明顯病狀是體溫在四十度以上,皮膚熱、無汗。

 

補充鹽分要注意的地方
很多人相信夏天運動會使身體內部鹽分不足,所以在夏天經常補充鹽分。事實上,日常的飲食已可補充鹽分的流失。要在高溫下不停的工作超過三、四天,才需要額外的補充。由於鹽有吸水作用,所以應以鹽水補充鹽分,切不可將鹽餅吞服,因為這樣會引起胃部不適。

 

預防受熱創傷
在酷熱環境下活動,流失的水分是十分之多的,所以應盡量補充水分及鹽分。「喝太多水會使體內的鹽分及礦物質流失」,這觀念其實是錯誤的。喝水可補充流失的水分及礦物質。

水分不足會引致中暑及虛脫現象。盡量在陰涼地方活動和多休息,避免在中午及之後 三、四小時劇烈運動。

心臟病、糖尿病及發高熱患者較容易產生中暑、虛脫現象,應更加小心。

 

暴寒

主要是因為衣著不足或飢寒交迫。患者通常覺得冷、反應遲鈍、眼花、抱怨、舉止失常、走路東歪西倒及有抽筋與發抖現象。預防暴寒,要穿著足夠之禦寒衣物,在休息時應加衣物以免著涼,吃足夠有營養的食物以免飢餓。

患者要放在蔽風處休息,多穿衣服(但不可太多)及將患者放置入睡袋中,煮些熱飲予患者(昏迷者不可予飲食);但切勿用加熱法(如暖水袋等),因此舉會使血管突然擴張, 引致血壓及體溫驟降。

 

大霧或大雨而導致迷途
香港於春季時間,山間常會有大霧,能見度可能只有幾尺。這段時間遠足務必特別小心,在未進入霧區時,先清楚自己的位置,並經常留意周圍的事物以確定位置。

遇到大霧,要保持鎮定,盡可能找尋歸路;若隊員體力不支或未能肯定該路能否通行,便應停止,找尋適當之地點等待救援。

全隊人要盡量靠近,以免散失;緊急糧食不可全部吃掉,要分多次食用,並即時發出求救訊號。

 

雷殛
香港在春夏間,經常會發生雷暴,而雷暴亦往往帶來滂沱大雨。鳳凰山嶺、大網仔及南丫島等地都曾發生旅行人士被雷殛致死的慘劇。

雷殛一般會選擇高峭的山尖或山脊,其產生的巨大電流,並不是在接觸點立即消失, 而是沿著地面最近的導體傳散,然後逐漸減弱。故此在山嶺峰巒上為地面電流所傷的機會遠較被雷殛為高。

在獲悉天文台發出雷暴警告或觀察到積雨雲逐漸形成時,應立即遠離山尖、山脊;切勿沿山咀下山,不可停留在樹木、電話柱、燈柱或高壓電纜及塔架之下,更不可躲在淺坑洞穴或岩石之中。如附近有民居應速往暫避,倘走避不及,可藏身於七至十公尺高之小丘附近,雙手離地、雙腳合併、蹲在絕緣物體或碎石堆之上。切勿坐或伏在地面上,儘量保持身 體乾爽。

小隊成員不應蹲踞於同一位置躲避,萬一有不幸事件發生時,安然無恙的成員可以立刻為傷者進行急救。

 

山洪暴發或山泥傾瀉
香港境內發源的河流不多,但溪澗卻遍佈郊野。很多平日不顯眼的小溪,在夏日一場豪雨之後,可即時轉成為流量甚速的溪澗。故此切勿低估小溪的功能,只要水深及踝,急流已可令人站立不定,水深及膝者,大如牛隻亦會被沖走。不要沿河谷、溪澗或低窪地前進, 切勿強渡溪澗、引水道及水壩,以免發生危險。在太陡斜或受風化被侵蝕的山坡,雨後可能發生山泥傾瀉,宜繞道而行。

在山洪暴發時,小隊應保持鎮定,選擇安全的高地暫避,抓緊四周可以扶的樹或大石,切忌四散奔逃,單獨行動。

4. GPS遠足留蹤服務

GPS 遠足留蹤」服務為智能手機而設,遠足人士只需要安裝漁農自然護理署「郊野樂行」 手機程式,每次遠足前啟動「遠足留足服務」功能,以便意外時協助搜救隊伍加速搜救行動。

期間如遠足者失蹤,其親友報案,服務中心會在搜救隊伍要求下,將資料加密傳送至有關單位的專責電郵戶口以協助搜救失蹤者。搜索隊伍分析資料,快速定位並尋找失蹤遠足人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