苗三石澗烏蛟騰
| 路線詳情 | 訪新界東北烏蛟騰羣村,細賞吊燈籠山,下犁頭石古道,玩味三椏灣及三椏涌的山光水色,在三椏村品嚐客家小吃,臨苗三石澗賞泉,再踏古意盎然的苗三石磴古道,回程重返烏蛟騰。全程大部分為石砌古道,回程為微斜的上坡路 | 
| 起點交通 | 烏蛟騰(KK163914) | 
| 終點交通 | 小巴路線20R號返回 | 
| 全長約 | 9公里 | 
| 需時約 | 5.5小時 | 
| 難度 | 
 | 
互動地圖: 按下圖再按相機便可觀看實景相片
互動地圖

地形圖

行程表
烏蛟騰並不屬於郊野公園的範圍,但其低地叢林是香港原生物種集中地之一,擁有164種樹木、超過30種蜻蜓及超過50種蝴蝶,還有多種大型無脊椎動物。烏蛟騰亦是新界東北多條遠足路線的起訖點,同時也是1998年時任行政長官董建華提出發展中藥港計劃的選址。
此路線不用上落山, 無需體力, 路線清晰, 不會迷途, 安全易行, 途中有頗多餐室及公厠, 極適合少行山的初學者。
1. 烏蛟騰
| 
 大埔墟火車站專線小巴20R | 
 小巴時間表 | 
| 
 烏蛟騰小巴總站下車 | 
 走回頭路至祠心路口, 然後沿烏蛟騰路直行 | 
| 
 烏蛟騰村口 | 
 按三椏村方向前進 | 
| 
 新屋下 | 
 右側溪澗有頗多野生錦鯉 | 
2. 分岔路口
| 
 沿主路前進 | 
 阻擋越野車的石柱 | 
3. 去回程路口
| 
 去程路口選上路 | 
 沿途為平坦小路 | 
| 
 依主路而行 | 
 平坦的小石路 | 
4. 往犂頭石廢村的路口
| 
 往犂頭石廢村的路口 | 
 選取下路 | 
| 
 犂頭石廢村 | 
 犂頭石古樹五月茶 | 
5. 往三椏村的路口
| 
 犁三古道 | 
 離三椏村不遠了 | 
6. 三椏村
三椏村位處新界東北, 為沙頭角慶春約七村其中一員, 己有三四百年歷史。三椏村為客家村落, 村民全為曾姓, 全盛時期有約五十戶人家。村屋以老圍為中心, 曾氏祠堂亦屹立於此。
| 
 到達三椏村 | 
 三椏涌有大片紅樹林 | 
| 
 三椏村福利茶室(可在此午膳) | 
 多數在假日營業, 平日有時都開,  | 
| 
 離開福利茶室向海行便可到此路口,紅圈內便是前往另外兩間餐室的指示牌 | 
 跟著路牌行便可到達另外的兩間餐室: | 
| 
 綠悠山莊餐室 | 
 綠悠山莊餐牌 | 
| 
 合益蜂場餐室 | 
 合益蜂場餐牌及蜂蜜 | 
7. 下苗田
苗三石澗位於上下苗田廢村的澗流,澗途平緩而宛延曲折,匯吊燈籠及橫嶺十數支源於一身,水流充沛,流入三椏涌而出海。澗源原始陰深,自下苗田開始,澗途雖緩多樹,但澗道闊落可通,多淺潭水道,伴以疊石的溪流景色甚為雅致,中有一紅石蝕谷亦具特色,下源一道闊落開揚的石坡為全澗最精彩處,流瀑水潭均盡顯大澗之風,景色清幽而美。
| 
 往下苗田小路 | 
 橫跨海濱紅樹林的精美棧道 | 
| 
 粉紅色沉積岩 
 這裏的紫紅色岩石為粉砂岩, 是沉積岩的一種。一億多年前, 此處是個寬闊的河口三角洲, 厚厚的幼細沙泥在水底沉積, 歷經百萬年的地質作用之後, 膠結成堅固的岩層。滄海桑田, 河口三角洲早已不復存在, 紫紅色的岩石則露出地表, 將優美的海岸線點綴得更加美麗。 | 
 美麗的三椏灣 
 少許驚險的崖邊石路 | 
| 
 沿途多是由沉積岩開僻的石路 | 
 往上行是設備良好的營地 | 
| 
 營地有厠所及燒烤爐(參觀完請返回原路) | 
 平坦的石路 | 
| 
 苗三石澗 苗三石澗是指上、下苗田附近的溪澗向東北流往三椏灣出海, 故此得名。此澗四季不斷, 清潭處處, 並且長滿了石菖蒲, 棲息了多種淡水生物。 | 
 返回第3站路口 | 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