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門雙林尋萬佛
| 第1站 | 
| 路線詳情 | 城門郊野公園位於大帽山東南面,山徑縱橫交錯,風景秀麗。當中羣山環抱的城門水塘、塘畔小徑、大城石澗、白千層樹林及標本林,都是郊遊好去處。沿水塘林道過針草坳,經道風山往沙田。如體力足夠,可左轉入通往排頭村的小徑,訪萬佛寺後才往沙田。前段為水塘限制使用通道的上坡路段,後段為下坡小徑。 | 
| 起點交通 | 城門水塘菠蘿壩 (KK058782) | 
| 終點交通 | 排頭村 (KK104781) | 
| 全長約 | 10.5公里 | 
| 需時約 | 7小時 | 
| 難度 | 
 | 
互動地圖: 按下圖再按相機便可觀看實景相片
互動地圖

地形圖

行程表
城門水塘位於香港新界針山以南,處於城門水塘下游的一段俗稱城門峽的峽谷地帶。它始建於1961年,1964年竣工,於1965年開始供水,為香港後期興建的中型水塘,容水量429萬9,000立方米。
城門郊野公園遊客中心位於小巴總站旁,於1987年落成,內設展覽介紹菠蘿壩地區之客家鄉民歷史(清代祖籍:五華、興寧縣一帶)與搬遷、水塘的建設與及早期採礦工業的資料,還有林地生境模型等展品。公園內並設有「標本林」,供遊客觀賞各種植物。2012年1月,有關單位耗資143萬港元為城門郊野公園遊客中心作行大型翻新,歷時逾7個月,於2012年7月14日重新開放。工程包括增設兩個立體模擬影像裝置,以展示針山一帶的礦坑,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軍事要塞及碉堡。透過增設的模擬立體影像及體感控制遊戲,訪客可以模擬當年在針山的礦工採礦,甚至扮演駐港英軍在城門碉堡投手雷以對抗日本皇軍的入侵,從一個全新的角度認識城門郊野公園。
城門的起源 : 17世紀中葉滿清八旗兵入關, 橫掃中國, 南明參將李萬榮在東莞縣被擊敗,率領殘部逃至九龍一帶, 並佔領鯉魚門, 勒收行水, 並在針山山腳建築城堡作為根據地, 該城堡門外的地方因而得名為城門, 此後李之部屬間歇地侵擾新界附近之鄉村, 直至清順治13年(1656年)被清朝總兵黃應傑包圍而投降, 相信該城堡在李部投降後被清兵拆毁, 其原址即在水塘主霸附近。
菠蘿坳: 在水塘興建前, 村民在此處附近之山坡遍植菠蘿, 收穫後經此坳運往荃灣區出售, 獲利甚豐, 此山坳因而叫做菠蘿坳, 即現在水塘輔助壩所在, 19世紀末期, 城門谷及荃灣村民曾發生械鬥, 其起因頗為複雜, 據城門谷之村民稱, 當他們運輸菠蘿經過荃灣之村落時, 被勒令交稅而引起, 雙方對峙達三年, 並用一種叫「鋒鏑」之利器互相斬殺, 引致傷亡不少, 最後由一位川龍村姓曾的商人出面調停而結束。
1. 城門水塘菠蘿壩
水塘主壩一帶設有燒烤設施,並設廁所、茶水亭、避雨亭、護理員站崗、緩跑徑、菠蘿壩自然教育徑及觀景台等。而鉛礦坳附近有露營場地。
| 
 專線小巴82號總站 下車後往左走前往茶水亭 | 
 茶水亭 | 
| 
 城門水塘地圖 | 
 往賞蝶園方向前進 | 
| 
 沿途有好多馬騮 | 
 沿途有公厠 | 
| 
 進入賞蝶園 | 
 續向前行, 離開賞蝶園下梯級到畔塘徑 | 
| 
 畔塘徑 | 
 水塘風光 | 
| 
 離開畔塘徑上梯級 | 
 離開畔塘徑返回公路 | 
| 
 在水畔千層落水塘遊玩 | 
 美麗的水塘 | 
| 
 分岔路口靠右前進 | 
 沿途有公厠及需付款的加水機 | 
| 
 小橋下為大城石澗 | 
 選左路往鉛礦坳 | 
| 
 在九號場休息及午膳(11:40-12:50) | 
 選右路前往標本林 | 
2. 城門標本林
城門標本林離郊遊地點九號場不遠, 佔地4公頃,原為城門谷村落在興建水塘搬遷後荒廢的梯田,由1970年代初開始,陸續種植不同具代表性的樹木,直到2000年,共植有270多個本地或華南地區的植物品種,合共7,000多棵
| 
 遊覽標本林後退出, 沿車路繼續前進 | 
 支路選右路前進 | 
3. 公路支路
| 
 選前往針山的路 | 
 此段為較吃力的上山路 | 
4. 麥理浩徑支路
| 
 選前往針山的路 | 
 選左路前進 | 
5. 進入往沙田的山路
| 
 到達往沙田的牌坊 | 
 離開車路進入山路 | 
| 
 下山小路 | 
 選取往沙田火車站的下山路 | 
| 
 考驗膝蓋的下石級路 | 
 晨運園地 | 
| 
 取往道風山的路 | 
 續取往道風山的路 | 
| 
 到達道風山路 | 
 途經道風山信義宗神學院 | 
6. 道風山信義宗神學院
| 
 橫過信義宗神學院的停車場 | 
 在停車場末端的垃圾房落石級 | 
| 
 沿石級前往道風山基督教墳場 | 
 道風山基督教墳場 | 
| 
 遠望萬佛寺 | 
 按萬佛寺指示牌而行 | 
| 
 艱苦的上級路(行了一天, 冇乜力) | 
 抵達萬佛寺 | 
7. 萬佛寺
萬佛寺: 1938年月溪法師離開廣州到香港弘法,住錫沙田,並開始籌備興建萬佛寺。1949年香港著名煙草商人南洋兄弟煙草公司簡玉階將私產「晦思園」捐贈建寺。月溪法師事必躬親,擔鐵運石,親手塑造佛像萬餘尊,歷時八載,於1957年建成萬佛寺,自此成為香港著名觀光熱點。 1982年萬佛寺開始進行局部性的翻新及重建工程,包括重建韋馱亭、觀音亭及十八羅堂,翻新萬佛寺和萬佛塔。又為各尊像鋪上金箔及掃油漆。直到1997年7月,萬佛寺被暴雨嚴重沖毀,其中玉皇殿及觀音殿倒塌,由於損毀嚴重而被迫一度關閉,經過兩年重修,才能局部重新開放,更由私人寺院改為公眾所有的非牟利團體「沙田萬佛寺有限公司」負責管理。於2000年開展工程,在室外放置500具真人大小的金羅漢像。每天09:00-17:00開放。
| 
 萬佛寺佛塔 | 
 大雄寶殿 | 
| 
 離開萬佛寺, 沿原路返回萬佛寺指示牌路口 向火車站方向前進, 到排頭村公厠 | 
 終點:火車站旁的排頭村 星期二餐廳的胡椒豬肚雞不錯的 | 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