魚翁田下賞刻石

路線詳情

沿大坳門緩登釣魚翁,再沿郊遊徑攀海拔273米的田下山,細賞佛堂門地勢和東龍島古蹟地貌,再觀「大廟」及「大廟灣刻石」。沿途有上下坡段,釣魚翁郊遊徑頗為崎嶇。

起點交通

大坳門相思灣路(KK207684)
- 可到港鐵鑽石山站乘搭九巴路線91號直達。

終點交通

大廟坳(KK208654)
- 可步行至布袋澳村路,乘搭綠色專線小巴路線16號前往港鐵寶琳站。

全長約

4.5公里

需時約

3小時

難度

互動地圖: 按下圖再按相機便可觀看實景相片

 

互動地圖

 

路線橫切面圖

 

地形圖

 

行程表

 

大廟灣刻石,又名地堂咀刻石,是香港最早有紀年的刻石,位於新界西貢區清水灣半島南部的大廟灣地堂咀,鄰近佛堂門一帶。石刻刻於南宋咸淳十年(1274年),記載了當時官富場鹽官嚴益彰到南北佛堂(即東龍洲和大廟灣)遊覽,以及該處附近的佛堂門天后古廟的歷史。該刻石已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。
大廟灣刻石於1955年由一名叫余謙的建築師發現。石刻長約10呎、高約5呎,厚約5吋,刻有108字,分為9行,每行12字。
原文(「□」為分辨不到的文字):
古汴嚴益彰官是場同三山何
天覚来遊兩山攷南堂石塔建
於大中祥符五年次三山鄭廣
清堞石刊木一新兩堂□永嘉
滕了覚継之北堂古碑乃泉人
辛道樸鼎刱於戊甲莫攷年號
今三山念法明土人林道義継
之道義又能宏其規求再立石
以紀咸淳甲戌六月十五日書
釋文:

汴梁人(河南省開封市)嚴益彰,為本場(官富場)鹽官,和三山人(福建省福州市)何天覺,同來南北佛堂遊覽。據考證所得,南佛堂的石塔在宋大中祥符五年(即1012年)建成。其後,三山人鄭廣清,搬運石材,砍伐木料,將兩堂重修。(脫字)滕了覺也曾修葺南北兩堂。至於北佛堂的古碑,則是泉州人(福建省泉州市)辛道樸在戊申年所立;不過,究竟是哪一年號的戊申,已無法查考。現在,三山人念法明和本地人林道義,又再修繕南北佛堂;林道義更擴充其規模,同時請求再次書文立石,記述南北佛堂修廟的經過。咸淳甲戌年六月十五日(即1274年7月20日)。

 

1. 大坳門相思灣路

巴士站

前往釣魚翁郊遊徑入口

2. 釣魚翁

沿大廟方向前進

望清水灣泳灘及田下山

3. 大赤沙

釣魚翁郊遊徑

指示牌

4. 田下山

指示牌

座椅

大廟灣

望清水灣俱樂部高爾夫球場

5. 大廟坳

郊遊徑出口

清水灣俱樂部

大廟指示

路徑往大廟

大廟灣刻石

天后古廟